電話:029-68968050 手機:13991232999
郵箱:fyccsx@126.com
地址: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灃惠南路杰座廣場2203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以眾志成城的強大意志,以個人服從集體的深厚文化慣習,迅捷有效地遏制疫情蔓延,使我國成為本年度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一共同經歷將中華大地上56個民族的記憶緊緊相聯。
2021-01-12傳統年畫就像是根脈,連接著一個又一個家庭、村落、地區......它是維系國民文化認同感不可或缺的橋梁和紐帶。當今時代強調和世界對話,全面改革開放更需要讓本土優秀文化走出國門。
2021-01-12文化遺產(無論是物質的或非物質的)和創造力都是需要受保護和用心管理的資源。如果以文化為優先的舉措能夠成功介入,那么,創造力和文化對于這些目標的實現便具有驅動和賦能的作用。
2021-01-11傳播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項基本措施,在非遺助力精準扶貧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將就“非遺傳播”“非遺扶貧”及“非遺保護”三者關系入手,分析“非遺傳播”在“非遺扶貧”中已然顯現的一些作用。
2020-12-28王文章主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出版已有14個年頭了。本書是從基礎理論方面系統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拓荒之作,其學術性和應用性已被學界公認。目前,該書有三個版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的學術版,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年的教材版,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年的教材(修訂版)。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及黨中央提出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思想、新理念,圍繞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形勢、新要求,2019年再次修訂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教材,新版本近期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至今,《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已經編撰、修訂了四個版本,足以見出這部書深廣而不衰的影響力。
2020-12-28從藝術形態進行中國民間剪紙文化的研究不勝枚舉,但從文化形態視角,具體地說,從非物質文化形態方面研究中國民間剪紙的尚不多見。本文首先從文化遺產學的角度探討了中國民間剪紙的特性,然后分析了中國民間剪紙文化形態生發的具體方面,尤其是社會環境、技術條件、信仰和觀念、母胎藝術形式等,強調了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文化形態學方面重審中國民間剪紙的重要性。
2020-12-212004年中國剪紙申遺時,推出了22位來自民間的代表性傳承人,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鄉村基層文化工作與剪紙社團共同活動的成果,也是高校非遺新學科社會參與的結果。民間社區文化自發傳承的慣性,與社會化的文化變遷發展,構成了世紀交替之際的文化張力。鄉村社會生態的變化削弱了文化自發傳承方式的延續,我國非遺四級管理機制與傳承人管理條例,為文化帶來新的張力控制。代表性傳承人關聯著社區文化的傳遞,他們的生存狀態成為非遺面向未來的一個預示。
2020-12-21傳統手工藝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明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象,是一種相對獨立存在的文化形態。它既不完全等同于過去的工藝美術,也不同于現在的設計藝術。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具有自己的知識體系,以材料經驗為基礎,以心手協調實現認知,作用于工藝技術動作行為,延伸至工具,延展人的肢體和行為功能。這種“以行為方式為主要傳承途徑”創造性的手工勞動,累積形成了厚重的傳統,通過父子(婆媳)傳承、師徒傳承、家族傳承、作坊傳承和社會傳承五種模式,代代相承,創造發展。至后世漸有手工、半自動、自動之分。
2020-12-21